伊凡.伊理奇之死|山姆讀後心得

Sam Hung
Oct 19, 2021

--

2021.10.18

這是一場未曾好好去活的人生,平凡甚至無聊的伊凡.伊理奇,其實就是我們,這是托爾斯泰寫給每個人的死亡預習課

這句話,烙印在我閱讀的這本《伊凡.伊理奇之死》封面。閱讀前充滿好奇看著這句話,閱讀完後卻充滿震撼,越咀嚼越覺得深刻。死亡,終究是每個人該面對的。而死亡前,你會想怎麼好好活著。

以下是我在閱讀完後,立刻寫下的紀錄:

伊凡.伊理奇是位法官。其實他的一生並沒那麼惡劣,同時也沒那麼善良。就像大多數的我們,在生活、工作、家庭間取得各種平衡,偶而來點生活中的小確性,沾點虛榮、高貴感受。不斷將自己努力地符合外界對一個成年人在生活、工作與家庭間的期待想像。努力地向金字塔頂端的社會階層邁進。

伊凡.伊理奇,就世俗看來,似乎還是個小有成就的人,努力地符合這社會的很多期待,也因此從這社會獲得不少應得的頭銜、地位。而他自己,似乎也很樂在其中,也很認同自己這一生來的成就。

直到他開始面對自己的病痛,一切的生活開始產生了變化。身體的不適連帶地影響他的脾氣。儘管按著醫生的吩咐按時吃藥,疼痛感仍像驅不散的鬼魅時時的驚擾他的生活。然而,就如同一般人面對疾病一樣,我們仍努力的生活,盡量的不讓身體的不適影響自己的工作、家庭、朋友,強裝一切安好樣,更不斷地說服自己一切會好轉的。

但每況愈下的病痛,讓他更加煩躁。死亡的恐懼一步步逼近他,他卻能很巧妙地閃躲這些恐懼。然而無論他怎麼閃躲,病情並未好轉,這使他意識到自己似乎被死亡一層層的壟罩著。擔心、恐懼開始使他正視了自己即將死亡的事實。懷疑自己過去人生的追逐,卻又可以很快地給自己解釋 — — 自己的一生是過得這麼正當,有什麼好懷疑的。但從書中後半,他家人、朋友的對待,開始讓我思考這個人是不是從來沒有深交過一個願意關心他的朋友。他的家人,只因為他是丈夫、父親而制式化的關懷他;他的朋友,只因為他是高尚的法官而看重他,實際上多數人都在背後暗算他什麼時候要離去,好讓後面的人能接替他的位置;醫生,更是一如往常地像是在辦公一樣的看待他的病情。願意關心他、體諒他、同情他的,就只有一位廚工。對伊凡來說,他想要的僅僅是能像個孩子那樣的被安慰、被關心,而不是一句句欺騙他不會死去的謊言。

《伊凡.伊理奇之死》,書寫了尋常的中上層階級的人們,在面臨死亡時會有的感受、人情冷暖,寫實的刻畫著一個符合社會期待存活的中年男子,在面臨死亡時的心情。

通篇來說真的有很多令人值得反思的地方。

伊凡的朋友

開頭,描述伊凡.伊理奇的朋友們在收到他死去的消息時,那種毫無憐憫、參加喪事以公事公辦的心情和行為,連參與哀悼他的喪禮環節也覺得多餘。這樣的朋友可還算是朋友?這讓我不斷去反思,無論是過去的伊凡怎麼對待這些朋友,而這些朋友又是怎麼看待他,才造就他被這樣地對待。回頭看看自己如何對待身邊的朋友們。真誠、互相地真心關懷,是高一導師教給我們的第一課,也是我在閱讀完後,豁然覺得真心的關懷、正視朋友間最重要的吧。

伊凡的一生

這大概也是我通篇一直被衝擊的地方。因為,作者挑了一個世俗認定下,中產階級的成功人士,從小天資聰穎,長大後仍持續努力地符合這社會的很多期待,也因此從這社會獲得不少應得的頭銜、地位。就算有些過錯,也瑕不掩瑜。也組成一個看似幸福的家庭,除了偶爾和妻子會有爭吵外,和平的家庭生活既能兼顧工作,偶爾也能邀請些達官貴人來家中娛樂,或揪三五好友打打牌消磨時光。這樣的人看似人生順遂卻在面臨死亡時,感到的是那麼不安,甚至回想不起在脫離童年後的人生有什麼值得回味的美好回憶。

邊閱讀時,我腦中越是感到困惑。所以依著世俗的眼光生活錯了嗎?這樣平凡的人生為什麼會是那麼悲慘的結局。是錯在努力地爭求地位、頭銜?還是他每每在和妻子爭吵時,就把自己塞進工作裡以逃避了很多現實?

我會一直很訝異,是因為當你往上看身邊很多長輩時,或甚至是現下社會很多努力辛苦的工作者,不都是這樣一路靠著自己的打拼爬到現在這個位置。每個人似乎都為了自己的期待,為了這個社會付出很多的。那為什麼作者挑了一個這麼樣的角色,描述他正在死亡的那段時間是那麼的痛苦、和悲痛、甚至充滿怨恨呢?

我覺得我閱讀完第二次後,還是沒找到適合的解答。我曾想過,針對伊凡追求高層金字塔的生活圈時,我理解的是:

重點不是追求高金字塔生活的對不對與好不好,重要的是你知道你在追求什麼。不是盲目的追求,不是為了世俗的眼光而成就某些事情。順水推舟,沒有自己的判斷和堅持。從作者的筆下我也看不太出來伊凡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,活得苟且、依著社會的眼光虛假的活著,這正是作者想強調的點吧。

廚工和伊凡的家人

陪伴著一個即將面臨病痛、死亡的人,我們究竟該抱持什麼樣的心態。我們都生病過,生病時你期待身旁的人怎麼待你。我想絕對不是時時刻刻叮囑你要記得吃藥、阻止你做這個做那個。我們都生病過,但我們總是不能適當地體諒真正病痛在身者的感受。伊凡的妻子、女兒在伊凡病痛之際,永遠只會關心他有沒有吃藥,有沒有聽醫生的話;但他們都忘了, 一個人真正病痛時最渴望的或許只是單純的陪伴。不用謊言,不用告訴他他會好起來,而是真誠地對待他、同情他的處境。

其實不只是陪伴病痛、死亡的人吧!很多時候人們單純渴望的就是被理解、被同情,不用多餘的指導和教訓。

孤獨和死亡

書中寫道,在伊凡伊里奇將死幾個月前,他孤獨地面對一切病痛,甚至在他內心深處感受到極度黑暗可怕的孤獨感。我一直感到好奇,為什麼他會那麼孤獨地面對這一切病痛和死亡,而他內心深處為什麼會極度地感受到孤獨感。而這些孤獨感就是又是來自哪裡。而最後又是怎麼解脫。

我們都會感受到孤獨,是因為我們感受到身旁沒有其他人能接收到我的快樂、我的難過,自己的情緒就像被封死一樣分享不出去。這是我們平常感受到的孤獨感,有時甚至我們努力與人連結,我們依舊會感受到孤獨。那是因為我們下意識覺得這份感受沒有人會理解,也許是憤怒、失落、怠惰、迷惘、悲傷的情緒,那就藏好、收好。就像伊凡一樣,不願在大家面前承認自己渴望被疼惜,也因此他認為他們無法理解自己想要什麼,只有心細的廚工最懂自己。

然而這也是為什麼,在面對死亡,人們總是容易感到孤獨。因為無論是死亡的恐懼、害怕,都只有自己能體會。若非真的接觸到死亡的人,是很難同理這份感受,也就是為什麼伊凡的家人無法幫助伊凡;而伊凡也無能為力的得孤獨地自己面對死亡。

但就如同最後一章,當伊凡開始心疼自己的孩子、妻子,想在最後為他們做點什麼「對勁」的事情,那股病痛、孤獨面對死亡的感受,轉瞬間便消失的無影無蹤。或許那樣的心疼即是一種釋懷和彌補,填補了和家人間的疏離以及填滿自己內心那段時間來的怨悔。

我的其他想法

這本書讓我第一次那麼深刻地思考「死亡」這件事情。多少帶著震驚、害怕地閱讀完整本書。死亡,終究是每個人會面對的。從小就聽說當知道自己即將過世時,會看到自己的人生跑馬燈。我也曾好奇在面對死亡時,我想要看到的會是那些畫面、重溫那些感受,是曾經深刻的笑著、是曾經深刻地哭過、更是那些曾經放手一搏的勇氣。知道自己從何來,又要去何方,沒有白走這一趟或許就夠了!

有時在社會氛圍下,我們很少討論死亡。但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,在死亡前,會想怎麼好好活著,這樣我們都能因而更努力地為自己活著。

節錄一些喜歡的句子

—心深處知道自己即將死去,但他不僅對此無法接受,也不理解,並怎麼樣也無法理解這些事(p76)

— 他走去書房躺下,再次獨自與它共處。與它面對面,卻拿它一點辦法也沒有。只能注視著它,打著寒顫。(p80)

— 只有格拉西姆一個人沒有撒謊,從各方面可以看出,只有他一個人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,認為不需要隱瞞,而是單純同情這位憔悴虛弱的主人。

— 伊凡.伊理奇在經歷長久的折磨後,有時最渴望的,是想要像生病的小孩一樣,受到別人的同情。他想要被寵愛、親吻,想要有人為他流淚,就像在寵愛、安慰小孩一樣。(p88)

— :你需要什麼?
:不受痛苦地活下去
:要怎麼活下去?
:像以前舒服又愉快地活著
:以前的生活既舒服又愉快嗎?
當那些造就現在伊凡的一切開始出現時,那些童年曾經認為得快樂,現在在他眼前逐漸消融,變成微不足道,或往往齷齪可鄙的東西...
那些回憶越接近現在,美好的東西就越來越少。越是往後,就越死氣沉沉。
……也許我過去不該這樣生活,伊凡腦中突然冒出這樣的想法(p109)

— 但不論他怎麼想,他都找不到解答。當他浮現一個個時時的想法 — — 他是否不該這樣生活時,他立刻想起自己的一生是多麼正當,就立即驅趕這個奇怪的想法(p110)

— 這是一個好人的故事,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(封底)

山姆耕讀區

目前採去放任型耕作,正在規劃一月一耕作的可能
~~耕田區施工中~~

喜歡的句子
●問渠那得清如許?唯有源頭活水來。

--

--

Sam Hung

This platform is dedicated to sharing my perspectives on books, movies, and music that have greatly inspired me.